安徽省当涂县太平府文化园简介
当涂距今已有2200多年置县史,秦代设为丹阳郡,隋开皇9年(公元589年)定名当涂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、元代太平路、明清太平府、清代安徽学政、长江水师提署所在地。然而,非常令人可惜的是,当涂的许多历史遗存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,以至后世子孙许多人对过去的历史要么知之不多、要么根本不清楚。
记者从当涂县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,为发掘当涂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展现千年古城风貌,当涂县将于明年初启动实施“太平府文化园”项目,恢复重建“古城墙、太平府衙、水师提署、城隍庙”等历史古建筑。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城护城河西北角南岸,占地面积150亩,建筑面积约3.7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2.4亿元,主要建成四大功能区:城墙遗址展示区、府城文化核心区、沿河景观休闲区、景区综合服务区。
恢复重建“古城墙、太平府衙、水师提署、城隍庙”
在古代,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,城墙之外一般都修有护城河。据了解,古时的当涂护城河环城而凿,使得姑孰城四面环水,进出城都需经过吊桥。1000多年过去了,巍然壮观的古城墙早已荡然无存,但古护城河却大体保存完好,风采依旧,这令许多慕名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惊叹为全国罕见。
当涂古城墙到底建于何年?毁于何年呢?据史料记载:城肇筑孙吴黄武间。自东晋太和七年,桓温重建,并建子城于城内,为府治。历代有所增筑。太平军陷城后,悉撤城垣砖石,改筑天宝城。同治三年,清军克复金陵,拆天保城砖石,运修金陵城,而当涂县城遂成土垣。这也是南京城墙至今亦然能找到当涂城墙的记载之原因。
史书还记载,昔日的当涂古城墙东南西北皆有门,东面的叫行春门,南面左边的叫南津门,南面再左边的叫龙津门,西面的叫澄江门,北面的叫清源门。城墙四角各有敌楼一座。
|